地鼓在混音中常常會出問題,這篇小貼士就來推薦3種混音小技巧來快速應對。
1. 運用側鏈壓縮
貝斯通常與地鼓存在于相同的低頻范圍。也就是說,如果以相近電平播放二者,很有可能發生頻率屏蔽。解決此問題的一種簡單方法就是使用側鏈壓縮,在地鼓出現時讓貝斯避開。
一個多段壓縮器,比如C6,就能讓你使用外部側鏈輸入信號有選擇地處理不同的頻率范圍。將C6用到貝斯上,設置低頻段作用于300Hz以下的頻率,然后將這個頻段放到外部側鏈模式中。
然后把地鼓音軌設置為側鏈輸入源,并降低這個頻段的閾值電平,直到可以看且聽到增益衰減作用于貝斯的低頻上。在地鼓和貝斯上都進行此操作,可以獲得更好更快的結果;重要一點在于,設置閾值時,要仔細聽二者聲音彼此的影響。
2. 立體聲聲像處理
網上的大多數鼓采樣都進行過預先處理。這樣做的問題是,采樣本身通常聽起來不錯,但在整個混音中則未必了。通常,地鼓采樣里的聲音信息“供大于需”,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去除多余的材料。
地鼓單獨聽時,可能因為立體聲增強器的緣故而聽著大而飽滿,但當把它們放到歌曲中時,問題就來了。立體聲增寬的地鼓可能在立體聲場中占據了太多空間,在整個頻譜范圍內掩蓋了混音中的其他各元素。這時,你可以使用S1 Stereo Imager立體聲成像器,把地鼓變成單聲道,或者通過下拉S1的Width寬度推子,將地鼓聲像輕微收窄。
注意:收窄地鼓時,可能會失去一些低頻能量。想補償這種損失的話,可以使用帶有低頻濾波的均衡器進行輕微提升。
3. 精準均衡操作
在開始進行EQ調整前,得確保正確設置好了常規音軌電平。如果9dB聲太小,你就不知道該提高或衰減地鼓的哪個部分了。與混音中的其他元素相比,你往往需要去提升地鼓。
地鼓錄音里常會包含你不想要的“渾濁”和低于40-50Hz范圍的低頻隆隆聲,這由曲風而定。通過使用高通濾波器輕輕滾降這些頻率,你能為地鼓提供更清晰、更集中的低頻。另外,你可能還需在200-350Hz的范圍內做一個窄幅衰減。
你也別怕使用加法均衡。用Q10均衡器給地鼓100-200Hz范圍做提升,可以獲得更多的地鼓“形體感”,這也就是地鼓大部分沖擊力的來源。進行提升時,使用較窄的鐘形濾波器在地鼓的100-200Hz范圍內掃頻,然后找出最適合你耳朵的那個頻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