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當代錄音的事項,也就是現代錄音,那么就不得不提錄音棚的錄音設備,當然本文的描述只討論錄音設備技術,不討論人為因素,也就是“錄音師”操控的因素。
近代錄音的錄音設備整體可分為模擬設備技術錄音及數字設備技術錄音。簡而談之就是以數字010101010.....記錄的聲音信號,當然也包括所有設備之間的鏈接,大多數是光纖鏈接。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錄音設備也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小型化。比如當年的模擬錄音設備要實現100軌道的錄音要求,須使用純銅線纜約150根,現在只需要4根光纖電纜即可實現傳輸數字信號100軌道,更有甚者使用無線信號。模擬錄音設備需要大型機柜式服務器,甚至是獨立的機房,現在只需要一臺高配置的電腦就可以了,同時還可以快速的使用多個錄音工作站服務器進行協同工作,這就大大提高了錄音制作效率,錄音設備也越來越簡單。拾音器(俗稱話筒)模擬錄音設備的話筒至少都要準備5-6支,也就是一種指向性一只,還不能滿足多種聲音的錄制,現在只需要2-3支,除了多人和大樂隊不能滿足外,其余的形式均可以很好的與聲源匹配。那么既然是數字的就有一個分辨率的問題,類似于電視或者電腦的顯示器,有1024*768 ,有1920*1080,現在還有4K高清的,即便顯示效果再清楚只要近看還是能看出來一點一點的小格子。同理,數字錄音也有此類問題,比如常見的MP3格式的有128的, 192的 ,320的等等,有44.1*16, 88.2*32, 192* ...很多很多,和顯示器一樣精度再高還是能有漏掉的。既然是使用電腦,那么對各種聲音都可以進行編輯,比如音準啦、音色啦、節奏啦等等,還可以添加各種效果,美化聲音。重錄補錄自然更是方便的,精細到每一個字,甚至是每一個小小的氣口都是可以修繕補錄的。
總結一下,數字錄音的優點在于設備少,可編輯性強,協調性好,聲音干凈,當然聲音可以無線重復復制。
說了這么多,傳統模擬錄音設備就沒有優點了嗎?同時還要說明一個大方向就是音樂真的需要用機器來100%量化準確嗎?或者說不是對就是錯???其實在我看來真正的“好聲音”只能存在于模擬錄音設備,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一點就是模擬錄音設備沒有所謂的分辨率問題,也就是所有聲音全部拾取,沒有漏掉的。其次雖沒有數字錄音可編輯性那么強大,但帶來的卻是更好更自然更真實的聲音,當然各種效果器也是可以添加的。
另外還有一點也是需要說明的就是數字錄音添加的效果器往往是軟件的形式,而模擬錄音添加的效果器大多是價格高昂設計精美的硬件效果器,單從聲音的角度看無疑是硬件的要更好。那么模擬錄音設備的優點在于聲音絕對的好,溫暖,真實,效果器的效果強大,聲音不可100%復制。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絕大多數堪稱經典廣為傳唱的歌曲絕大多數都是模擬錄音設備制作的,在當今看來是不可逾越不可超越的,除了當年制作人的心態不一樣外,和它經典的模擬錄音設備不無關系,同樣也是不可能用各種技術手段輕而易舉的復制的,因為每一個效果每一個參數都是錄音師根據歌手嗓音精心單獨調制的。是絕對不可完全復制的聲音。
既然了解了各種錄音設備的優缺點,能不能把兩者的優點集于一身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比如現在咱們北京名客錄音棚內王朔 王老師一直堅持使用原始的模擬錄音設備作為錄音制作的根本(當然后期是數字的了),下面簡述下王老師的搭配思路,也給想進入該領域的從業人元以及音樂愛好者一個設計方案和思路。
首先把錄音和后期分為幾個步驟:1.聲音提取過程 。2.聲音提取后的記錄過程。 3.記錄后的篩選過程。 4.后期美化過程。 5.作品保存過程。
在第一步聲音提取過程中王老師選用是純模擬的經典錄音設備,包括話筒、話筒放大器、混響、壓縮、調音臺、監聽等等,優點前邊說過了,比如聲音100%記錄、溫暖、真實等。在第二步記錄的過程中王老師有兩個獨創的技術,那就是一臺性能非常好的機架式服務器,另外一個就是頂級的ADDA。機架式服務器可以和其他錄音設備一樣上機架,也就保證了機架內所有錄音設備冷卻系統的統一性,使工作更穩定,而往往服務器的配置會高于電腦數倍。ADDA也就是常說的數模轉換,把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高端的ADDA基本可以無損的轉化,當然一臺優質的ADDA往往價格不菲,王老師選用的具體型號,在這不做廣告,需要了解的可以聯系王老師的工作室,電話15011356563,QQ584461981,網址是www.prewcz.cn。在第三步篩選的過程王老師選用的是兩套世界通用的工作平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ProTools 及Cubase。選用這兩者的基于兩個因素,第一可以和絕大多數音樂人的平臺通用,可以相互交換,協同工作,第二個就是這兩個是目前音染最小的。第四步美化過程則使用另外一套ProTools,搭配UAD及各種模擬硬件效果器,對各種聲音都可以進行編輯,比如音準啦、音色啦、節奏啦等等。最后一步作品的保存,這一步王老師是結合美化的過程來做的,先用ADDA轉化為模擬信號,目的為了用模擬母帶器(聲音和軟件大不一樣)之后,通過母帶器的ADDA轉化為數字信號,再保存為最終聽到的成品。這樣就是聲音大致經過的線路,希望能給予一些啟發,同時也說明了王老師不僅在創作上十分認真,在錄音設備的選用上也是做到最好的。
|